
见证“空中芭蕾”!白云山下有“三朵云”|馆窥十五运⑦
10月10日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体操(蹦床)比赛在广州体育馆正式开赛。来自全国13支代表队共118名蹦床高手齐聚于此,观众将见证“空中芭蕾”的极致魅力!
广州体育馆位于白云山下、白云大道旁,该场馆由法国建筑大师保罗·安德鲁担纲设计,由主场馆、训练馆和大众活动中心三个场馆连绵相接,遥遥望去,宛如藏在白云山麓的“三朵云”。


作为十五运会广州赛区“最早开工、最快完工、最快恢复经营”的示范场馆,广州体育馆以“全场景智慧化、全龄段无障碍”的全新姿态正式亮相,要在十五运会上担当重任,承办体操蹦床比赛、男子18岁以下组的排球比赛等赛事。
不只是赛时,随着几个月前地铁十二号线“广州体育馆”站的开通,群众来健身更便捷,更让这座场馆人气更盛。


全场景智慧化 全龄段无障碍
第一次来广州体育馆,不怕不熟路。
进出场馆,有3D视觉闸机系统可在0.3秒内完成人证核验。寻找座位、洗手间等,手机即便无网络也可以通过蓝牙进入AR导航系统收到最优路径。从进场到落座,无处不在的科技应用实现了全场景智慧化,让人体验感拉满。

看完比赛,感觉“技痒”天弘忧配,还有光影互动系统。市民可通过该系统体验足球和乒乓球的趣味新玩法。
此外,广州体育馆的智慧平台还整合了赛事安全保障、客流分析、应急调度、光影互动等系统,实现了运营决策数字化、部分区域无人值守自助化。例如,2000余个AI摄像头组成“天眼网络”,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,自动触发应急疏导方案。

除了全场景智慧化,广州体育馆也践行全龄段无障碍。
“我们希望确保每一位观众,特别是残障人士和老年人,都能安全、便捷、有尊严地抵达座位,参与赛事或活动。”珠江文体广州体育馆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罗莎莎介绍,无障碍升级是广州体育馆升级改造的重中之重。


广州体育馆里的诸多细节设计都考虑到位,如环形感应助听系统覆盖90%观众席,荧光盲道的夜间可视距离达8米,无障碍查询屏等设施遍布全场。此外,无障碍服务中心还能为残障人士提供手语翻译等服务,残障人士可以按铃或线上寻求服务人员的帮助。
科技赋能,让广州体育馆成为一个“高大上”更有温度的场馆。


平赛结合 专业比赛和全民健身两不误
“硬”设施全面升级,“软”服务也不遑多让。
“我们依托以往服务九运会、亚运会、国际篮联、篮球世界杯等重大赛事的经验,运营团队有曾经参与过这些盛会的老中青三代,也有新加入的骨干力量,新老协同、凝聚合力!”罗莎莎说,借助此次体育馆升级,他们形成了保障赛事、升级场馆、优化服务的平赛结合的良性循环。

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体操(蹦床)比赛上,运动员们精彩角逐,场馆运营忙而不乱,是反复演练的结果。正式比赛前,运营团队完成了体操、蹦床模拟演练以及轮椅篮球的测试赛,一次次的模拟测试全面检验流程,提升了团队整体的响应能力和处置效率。
“大型体育场馆不仅是举办高水平赛事的舞台,更应该是服务广大市民的公共空间”罗莎莎说。

专业比赛和全民健身两不误,离不开科学规划。广州体育馆没有因为赛事而采取一刀切的全封闭管理模式,而是通过错时开放动态管理,合理划分赛事功能区与公共开放区域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持续开放了游泳馆和3号馆的部分场地,确保了赛事的顺畅,也尽可能地满足市民日常的锻炼需求,实现平赛结合。
接下来,广州体育馆还将进一步整合赛事资源,拓展沉浸式、互动性强的新场景,持续引入可观看、可参与、可体验的优质活动,丰富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,让大型场馆真正成为促进城市活力、赋能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。
延伸阅读:
上山睇波!广州传统中轴线上的体育地标|馆窥十五运⑥
潮起南沙体育馆,看比赛也看新城|馆窥十五运⑤
流溪河上演“速度与激情”,看弄潮儿向涛头立|馆窥十五运④
神枪手大本营!藏在绿水青山里的射击宝地|馆窥十五运③
“回忆杀”来袭,天河体育中心上演“C位秀”|馆窥十五运②
高燃!360度解锁奥体中心“新皮肤”|馆窥十五运①
策划:龚晶
统筹:黄舒旻
文字:南方+记者 傅鹏 实习生 徐靖超
设计:钟冠婷天弘忧配
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